入东阳郡,据说他家没有来得及逃亡地族人,已被操师乞杀之。此人还有数百人跟随,和我方一接触,就愿意投靠我军,可作内应。”
袁斌和操师乞,他听也没有听说过,但是他的手下林士弘却是知道的,记得无论在历史上,还是这个世界,都是在豫章称帝。“楚”,因此豫章郡是肯定要攻下的,既然是林士弘称帝,而非是操师乞,那肯定操师乞死了,无论是战死还是内乱,起码这支军队有个激烈的变化。
张宣凝最喜欢抓住别人青黄不接的时候进行攻击了,立刻下决心先取东阳郡,决不能让林士弘顺利地发展下去。朦胧记得,他是当年就连下九江、庐陵二郡,四郡联成一片而称楚帝地,真是人比人气死人,这家伙的发展也太快了吧!
既然决心已下,张宣凝又问着:“我军粮食足够不?”
“主公,秋收粮食,已经足够大军所用半年,只是新得了建安郡。由于贼军肆虐,因此田产甚少,只有救济,幸亏我方已经通过海运购得一些粮食,再加上宋师道运来第一批一万石粮食,正可用事。”
“恩,我知道了,还有什么军情要讨论的吗?”
“禀主公,重点监视地太原,通过急报传来半个月前的消息。说唐国公李渊,以对付甄翟儿贼军的名义,扩军一万五千,我方十数人卧底,已经顺利趁着这次扩军,为十人火长。甚至五十人队正。”
“恩,李阀终于等不住了,再不起事,就要来不及了,其实讨伐甄翟儿不过是幌子,关键还是正式扩军准备起事了吧!”
记得是明年大业十三年李渊起兵反隋,要起兵,自然要准备,因此今年扩军,其实已经谨慎到底了。不过由于李阀底子厚,哪怕是今年冬天招兵,到明年夏天也差不多可以用兵了——别人的话,就难了,整顿,整编,武器和粮草,都是极花费工夫的事情。
续观察,保持联系。还有其它吗?”
“八月,李密入瓦岗军。入得军中,第一策就是取阳,结果阳取下,瓦岗军大盛,李密因此威望大增。”
事实上,大业七年,翟让就在瓦岗聚众起义。同郡地单雄信、徐世绩也都前往参加,但是这时天下还没有大乱,根本发展不起来,直到隋炀帝南迁,中原空虚后,瓦岗军才发展起来。
不过,瓦岗军没有多少人才可以见识到这点,造反了五年了,一直没有发展,结果李密一来,一策就取下了阳。
|v虎牢关。虎牢关以西地巩县有隋的大粮仓洛口仓。取得洛口仓不仅可以得到大量地粮食,而且已逼近东都洛阳,顿时,瓦岗军声势大震,李密威望大增,迅速在瓦岗军军中站住了脚跟。
“十月,圣上派遣名将张须陁为阳通守,镇压瓦岗军,李密亲自主持作战,先让翟让与张须陁正面接战,佯败而北走。李密率精兵埋伏在阳以北的大海寺附近,张须陁紧跟翟让十余里,到大海寺以北地林间时,李密伏兵四起,隋军陷入重围。张须陁太过大意,已经战败被杀。”
“啊,张须陁死了?”
“是的,已经死了。”
“真是天不佑圣上,隋朝,是真正气数已尽了。”张宣凝闭目冥思,许久才徐徐地说着:“还有吗?”
“十月,因李密之计,杀张须陀,大败隋军,故翟让命他分统一军。李密建蒲山公营,据说军令严肃,赏赐优厚,士卒乐意为他所用。”李淳风脸色有些苍白地说着:“根据我方内间的最后消息,李密建议袭取兴洛仓,开仓赈济,扩充队伍,然后进取东都。”
一般来说,按照距离的不同,有一个月到数天的信息耽误,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,所以才说是最后消息。
隋朝廷一向注重粮食的储备,在全国很多重要地方都设有仓城储粮。兴洛仓位于洛阳只动,阳之西的洛口,乃通济渠和黄河的交汇处,距离洛阳百里有余乃是隋室的战略性粮仓之一。仓城周围二十余里,设有三千个大窖,粮食之多,足可应付瓦岗军数年之久,一旦得了,立刻可以扩军数十万,就可以真正成为有资格取得天下地主要势力之一,难怪对局面看地清楚的在场诸人,都是脸色大变。
张宣凝虽然早知道会这样,但是还是徐徐吐出一口气来,冷笑的说着:“真是了不起,李密真是世上豪杰,不过,他为人臣子,功高盖主,看这样的情况,少不得要弑主而立,贤弟,你已经和瓦岗军的许多将领联系过了吗?”
“已经暗中联系,如李密真弑主,相信一些将领会率部投靠我军,前提是我军在那时,已经有足够实力来吸引豪杰投靠。”
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