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秦院长那可是做过太子太傅的人,门生故吏遍布朝野,其才学见识,那是天下读书人公认的厉害,连他都认同卫允的策论文章,可见卫允写策论的实力。
只是卫允的偏科有些严重,策论写的虽然,但在诗词歌赋上面的天赋,却着实让人有些不敢恭维,经史子集倒也还好,只要记忆足够好,便没什么为题。
而恰巧卫允便有一个优势,那就是记忆力极佳,在小秦夫子秦玉章将近两年多的针对性强化培训之下,倒也算是勉强能够拿得出手了。
当然了,这个勉强自然是对于他们这些个才学过人,积累雄厚的饱学之士来说的。
相比于和卫允同科的这些考生,卫允在这方面的实力,怎么也能够排在中上。
再加上策论的拉分,所以卫允才能够在前面几次的考试里头,取得这么好的名次。
这也是为何秦玉章会同意卫允前来参加春闱的原因,与其要求卫允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消磨时间,倒不如让他一展所长,毕竟殿试考的只有策论一项。